2025年7月12日上午,在科韵中路与广园快速路交界处的桥底,一幕感人至深的场景悄然上演。罗伯紧紧握住棠下街道办事处公共服务办公室负责人的手,激动地反复说道:“感谢你们一次次耐心开导与帮助,我会永远铭记你们的恩情!”眼前的这位男子,正是长期露宿的拾荒者罗伯。
坎坷岁月桥底度
据了解,五年来,罗伯一直在广州无遮无蔽的桥底生活,靠拾荒勉强维持生计。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饱尝人间冷暖,夏日蚊虫叮咬,身上满是红肿的疙瘩;寒冬则瑟瑟发抖,难以抵御刺骨的寒风。即便如此,罗伯仍宁愿风餐露宿,也不愿意接受生活救助和返乡。
关怀备至化坚冰
当我街巡查发现其来到广棠社区的桥底后,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曾多次去看望他并尝试劝说他返乡,始终未能成功。但工作人员始终没有放弃,一次又一次重复着关怀和劝说之路。在沟通过程中,工作人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拉近与罗伯的心理距离,耐心倾听他的过往经历和内心诉求,并以真诚的态度逐步赢得信任。从最初的简单问候,到聊起家乡往事,再到倾听他对未来的期待,每一次对话都如同一盏微弱却坚定的灯火,逐渐驱散了老人内心的阴霾。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向罗伯详细讲解了返乡后的相关政策法规,让他了解自身权益及可获得的支持。
多方联动解后忧
针对罗伯返乡后的生活顾虑,工作人员联系到了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救助管理站及罗伯所在的芭蕉村委会,协调双方协助落实罗伯返乡后的安置与帮扶政策。两天后,当地救助站与村委会回复称,罗伯原居住的泥砖瓦房早已倒塌多年,只要罗伯愿意返乡,他们将无条件为其申请危房改造项目,确保其基本居住需求得到保障。
亲情助力归乡路
与此同时,街道办事处公共服务办负责人积极联系到罗伯的外甥蒋先生,希望他能协助劝导罗伯返乡。在了解舅舅的现状后,蒋先生表示愿意接回老人并承担赡养义务。然而,要让罗伯主动离开自己熟悉多年的生活环境并非易事。为彻底消除他的顾虑,街道公共服务办、棠下街社工站、广棠社区以及罗伯家属共同制定了详细的劝导方案。一方面,向罗伯承诺将督促当地村委会尽快推进危房改造,并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罗伯的外甥明确表态,承诺返乡后会悉心照顾和赡养老人。经过多轮耐心沟通,罗伯最终同意返乡。临行前,罗伯的外甥向工作人员表达了诚挚感谢:“若不是你们一次次耐心劝导,我舅舅可能还会继续漂泊在外。感谢你们对我舅舅的关心与帮助,让他能够回归家庭,安享晚年。”最终,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罗伯踏上了返乡之路。
多措并举显成效
此次成功劝返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一次重要转变,也为类似案例提供了宝贵经验。街道办事处公共服务办负责人表示,通过持续加大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力度,不断优化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作,并动员社工、环卫工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今年来已成功帮助4名流浪人员重新融入正常生活。未来,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努力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