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气温持续攀升、降雨频繁,蚊虫进入孳生和繁殖的高峰期,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疫情传播风险显著加大。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珠吉街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取消休假、全员下沉,首创“12345”工作模式,以“快、严、实”的作风,打响了一场全面、精准、高效的“两热”防控攻坚战。
“阿姨,您家天台花盆的积水要及时清理哦!”“小朋友真厉害,找到这么多容易积水的瓶瓶罐罐!”——走在珠吉街的大街小巷,这样干群携手、热火朝天的防蚊灭蚊场景随处可见。
构建全链条防控体系,党建引领凝聚合力
面对疫情风险,珠吉街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迅速构建起“领导带头、村居为主、专业协同、社会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区委常委、副区长刘庆进每日深入一线督导调度,要求以“时时放心不下”“事事紧抓不放”的责任感把防控措施落到实处;街道党工委书记何旭权、办事处主任李玮靠前指挥、动态研判、创新机制、精准部署,既当指挥员,也做战斗员;其他街道领导分片包干、全程跟进;各科室部门尽锐出战,在入户排查、环境整治、灭蚊消杀和宣传动员等防控一线当先锋、做表率;众多热心居民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协助清理积水点和卫生死角,形成了“人人参与、群防群控”的生动局面。
“防蚊灭蚊是大家的事,环境干净了,蚊子少了,我们住得也安心。只有齐心协力,疫情才能早点结束。”居民钟阿姨感慨地说。在珠村南社区,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曾玲、二级调研员熊文华正带领多支小分队逐户排查,他们表示:“遇到无人在家,我们就反复上门,必须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角。”基层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赢得了群众广泛好评。
全面清理蚊媒孳生地,阻断疫情传播途径
根据街道党政主要领导统一部署,全街开展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环境卫生排查清理行动,重点整治背街小巷、屋顶天台、闲置地块、花盆托盘、废弃容器、下水道等易积水区域,全力消除蚊虫孳生环境。截至目前,累计开展专项整治181次,排查天台6078处、地下车库284个、内巷4882条,清除蚊媒孳生地8326处,整治卫生黑点9848处,清理垃圾360吨,辖区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每天都有工作人员来清理,蚊子确实少多了。”家住珠村六社的潘阿姨满意地说。“天气虽热,还要‘全副武装’,但居民的认可就像夏日清风,再辛苦也值得。”正在清理巷道积水的社区专干朱永锋说道。
科学统筹精准消杀,提升立体防控效能
街道党工委书记何旭权强调,“两热”防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责任重大。全街上下要坚持“一盘棋”作战,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关键是要在精准防控上出实招,在联动协作上提效率,在细节落实上下功夫,确保各个环节无缝衔接、闭环管理。在蚊媒消杀方面,街道统筹覆盖区域、整合各方力量,将辖区内各类消毒力量统一纳入指挥部调度,实现更高效资源配置,并引入无人机技术,实施“空中+地面+地下”立体式消杀,大幅提升了消杀覆盖面和精准度。截至目前,累计出动消杀人员3649人次,添置专业设备86套,完成消杀面积584.6万平方米。
多元宣传全面动员,夯实群防群控基础
街道第一时间召开动员宣传会议,联动社区、村公司、医院、学校、物业等党组织和机团单位共同融入防控体系。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通过公众号、宣传栏、微信群、海报、横幅、大喇叭及“敲门行动”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防蚊灭蚊知识,引导居民清除积水、加强健康防护、落实垃圾日产日清,主动参与环境治理。截至目前,已累计动员各方力量8.5万余人次,悬挂横幅450条,张贴海报3350张,发放宣传单14.2万份。
科技助力扫除盲区,暖心关怀特殊群体
街道办事处主任李玮表示,街道积极探索智能化治理新路径,创新运用无人机对楼顶、厂区高空等传统人工巡查难以全面覆盖的区域定期进行航拍巡查,精准识别积水点,并组织小分队快速清理,形成“智能巡查-精准识别-快速处置”高效闭环。在全力防控的同时,街道始终心系特殊群体,已上门发放防疫物资433份,为12户特困、独居、残疾家庭安装防蚊纱窗,切实兜牢民生底线,确保“防控路上不落一人”,彰显了城市治理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