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箕东社区华成南横街公园增设人车隔离带
华明直街口袋公园增设健身器材
跑马地花园电动自行车整治管理
“现在出门散步不用担心电动车乱窜了,小区广场也变漂亮了;口袋公园现在既有康体设施,又有场地锻炼,再也不用需要在电动车群中穿梭,这真是实实在在为我们老百姓办事!”。近日,在跑马地花园居民活动广场、杨箕东华成南横街公园,现场的居民群众看着焕然一新的环境,难掩满意之情,个个竖起大拇指为之点赞。这些变化,源于天河区人大冼村街道工委自2023年起实施的民生微实事“码”上监督项目——通过项目赋“码”,严把“三关”提升监督质效,将居民“急难愁盼”转化为落地见效的民生成果,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一、层层筛选,严把项目选题关
在民生微实事项目征集,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人大代表深入社区、走访群众,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同时,由各社区居委会、民情联络员、社区网格员以“集中+日常”“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面、不同渠道及时准确掌握群众服务需求和意见建议,由社区居委会统一梳理汇总,建立服务清单;人大街道工委审核后形成项目清单,征求主办/协办部门意见,报街道党工委会议通过。随后,人大街道工委对每个民生微实事项目分别赋“码”,实现“一事一码”,并采用“文字+二维码”的方式在街道、社区宣传栏公示,公示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内容、监督代表、主办、协办部门,居民群众只需扫一扫每个项目的二维码,即可了解项目详细情况。
二、全程参与,严把项目实施关
在民生微实事项目实施过程中,每季度街道人大工委跟踪督办每项民生微实施项目中主办、协办部门办理情况,通过“一事一码”公开项目工作进度,向人大代表、居民群众公布项目实施的工作进展,扫码查询项目最新进度及提出意见建议,根据人大代表、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街道人大工委对项目开展实时监督,以召开督办会、现场回头看等形式,加强对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指导,确保项目实施有序推进。
三、多方评价,严把项目完成关
在民生微实事项目完成后,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人大代表、民情联络员、居民代表、职能部门实地对项目进行全面考核。在每年年底,民生微实施项目办结后由各社区居委会邀请居民群众通过扫码对社区整体实施民生微实事成效进行满意度测评,街道人大工委邀请负责监督的人大代表对主办部门办理情况进行评价,广泛听取代表、群众对项目的评价意见,将代表、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项目成效的重要标准。近两年,“民生微实事”已完成公开线上评价工作,群众扫码评价满意率达98%。
经过几年的推进,民生微实事“码”上监督项目已结出累累硕果,多个项目成为居民口中的“民心工程”。
杨箕东社区华成南横街公园曾因人车混行存在安全隐患,居民反映强烈。街道人大工委收到意见后,迅速将“增设人车分离隔离带”纳入民生微实事项目。项目实施中,人大代表多次现场监督指导,确定隔离带材质、高度等细节。如今,公园内行人漫步、车辆有序通行,安全隐患彻底消除。
华明直街口袋公园则聚焦“老年友好”需求,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新增了健身器材、休息座椅等康乐设施。“以前想锻炼没地方,现在下楼就能用健身器材,太方便了!”家住附近的张伯伯说,每次看到人大代表到现场调研,他都会主动反馈使用感受,“他们真的把我们的意见当回事”。
跑马地花园的电动自行车管理问题,也曾让居民头疼不已。工委将“电动自行车整治”列为民生微实事项目后,代表们联合政府部门、物业召开议事代表会,划定专属停放区、引入充电桩,同时对居民活动广场进行翻新。如今,电动自行车“归位”有序,广场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不少老人每天都会来这里晒太阳、聊天。
从“小切口”解决“大民生”,天河区人大冼村街道工委以“码”上监督为抓手,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小平台”,不断推进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搭建起民意沟通的“连心桥”。2025年,街道工委集中征集、审批、实施了20多项民生微实事项目,涵盖社区环境整治、老年人活动场地更新、爱心驿站完善等,目前多数项目已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未来,人大冼村街道工委将继续优化“码”上监督机制,让更多民生微实事项目落地生根,切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