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点,棠下街的机械工厂里,管理人员正拿着检查表逐一核对生产设备的防护装置是否完好;上午10点,天河南街的大型商场内,安全主管带着团队检查自动扶梯的应急停止按钮与消防通道的畅通情况;傍晚6点,五山街的轻工企业车间里,工人按规范完成当日最后一次除尘系统清理……这些生产经营场景中的“安全细节”,正是广州市天河区“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生动实践。当安全融入居民日常消费、企业日常经营,监管也更具温度,发展更显底气。
“以前管理企业像‘摸黑找东西’,不清楚哪家是商贸企业、哪家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现在打开‘工矿商贸基础信息系统’,各种信息一目了然。”天河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指着系统界面介绍。天河区分两批完成51931家工矿商贸企业信息核查更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全区挑选20家工贸企业作为示范标杆,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同时,督促其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改常态化机制,完善“隐患排查台账”并定期上报。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以调动全员参与防控的积极性:天河区推动企业按照“小隐患小奖、大隐患大奖”原则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公开奖励标准同时,在绩效考核、评优评先中向“隐患发现能手”倾斜。
十五运会保障更让“主动防控”的精度再升级。天河区对7个比赛场馆、1家接待酒店及周边5公里范围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核查22家工贸企业、47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完成了相关企业的信息采集与建档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其次,集中力量对场馆周边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与警示提醒。重点针对涉危险化学品、有限空间、粉尘等重点企业开展检查;及时发送安全生产警示提醒消息给场馆周边重点企业,明确其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求其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加强日常巡查和应急值守,确保赛事期间安全无虞。
“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全厂施救”,在天河区每一家工贸企业的应急公示栏上,都有这行醒目的字样。作为基层应急的核心举措,“最小应急响应圈”建设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已覆盖全区所有危险化学品和工贸企业。同时,天河区针对不同企业风险特点,实行“一企一策”:加油站、化工医药企业需建强“两队两站”(企业消防队、工艺处置队,微型消防站、消防救援站),粉尘涉爆、有限空间企业组建专(兼)职应急队伍,大型商业综合体则强化应急物资储备,与属地街道应急力量建立“5分钟联动”机制。
与此同时,天河区还以创新思维破解基层应急管理的深层难题。除了创新“双重预防机制”的“示范带动”模式,全运保障中的“联动机制”更成为机制创新的亮点。天河区建立“应急+行业部门+街道+专家”的四方联动体系,排查场馆周边企业排查隐患,对涉氢氟酸等危化品企业,组织应急、生态、市监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从资质合规、储存使用到废弃处置全链条管控。
打破“剧本化”演练模式,在不预先通知、不设定脚本的“双盲”条件下,创新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值得一提的是,天河区还将应急培训与企业实际结合,为1434名重点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开设“有限空间作业规范”“特种作业安全”等专项课程,采用“案例讲解+现场演示”的方式,让枯燥的规程变得直观易懂。
如今的天河区,工厂里机械规律运作的声音中透着安心,商场里有序的人流彰显踏实,车间的机器声里传递着稳健。这份弥足珍贵的“烟火气”,是安全监管交出的温暖答卷,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最生动的注脚。






天河政府网
广州天河发布微博
广州天河发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