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南侧广场上,一场环境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环境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模拟场景中,赛事场馆内生活垃圾满溢,公厕故障导致观众排长队,馆外主干道路面污染影响交通……面对一连串突发状况,天河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调度环卫车辆和保洁人员,多部门协同响应、高效作业,在最短时间内缓解紧急情况,保证了赛场周边的整洁与秩序。
这场演练,不仅检验了天河区环卫应急体系的灵敏度和执行力,更折射出天河城管部门近年来以“绣花功夫”推进环卫设施品质提升、服务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坚实步伐。
应急演练:多样场景模拟护航赛会
“演练开始!”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模拟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赛事期间的三大突发场景依次展开。在路面污染处置段,环卫工人配合高压清洗车进行去污作业,一旁的交警有序指挥车辆分流,整个过程衔接紧密、处置高效,充分展现了天河环卫队伍的专业素养。
经过约一个小时的演练,环卫队伍圆满完成任务,这场演练也是天河区城管部门服务保障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系列行动的关键一环。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我们能够及时发现机制运行中的堵点、断点,进一步优化流程、提升效能。”天河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最大程度提升市民游客对赛会期间环境卫生的满意度,为全国各地的朋友营造整洁、舒适的观赛环境。”
通过这次演练,基层一线人员对应急预案的熟悉度、对装备操作的熟练度、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得到全面检验,为赛时保障积累了宝贵经验。
品质提升:环卫设施从“好用”到“用好”
在奥体南路与奥体路交界处,一座设计现代、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新型公厕,连同其旁整洁规范的环卫工具房,构成了赛事核心区的一道清新风景。一台无人驾驶扫地机正沿着预设路线安静滑过,灵巧地避开行人,将路面打扫得一尘不染。这里,便是了解天河区环卫设施升级与智慧化管理的最佳窗口。
“我们在奥体中心周边6公里范围内部署了170人保洁队伍,配备10台新能源扫地机等设备。赛时将延长保洁时间至24小时,并增派1/3人手。同时配备高压清洗车等快速反应车辆,以应对各类应急场景。”天河区城市管理第三保洁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驱动下,一场以智慧、品质、长效为核心的环卫设施升级行动在天河区铺开。目前,天河区已完成360座环卫设施的品质提升,其中,对奥体中心、天体中心等重点场馆周边的108座环卫工具房、驿站、垃圾收集点、公厕等设施进行了“一点一策”的精准改造。
改造只是第一步,让这些设施在赛时乃至长远都能持续发挥最佳效能才是关键。为此,一套融合了科技赋能与制度创新的长效管护机制已经建立。
天河区引入非接触空中成像技术,打造非接触智能感应垃圾分类投放点,精心打造奥体中心垃圾转运站,并且在华南植物园、临江大道、奥体中心等重点区域投用10台自动驾驶小型电动清扫设备,全方位践行绿色、低碳、智慧发展理念。同时,落实“专人专管、定岗定责”机制,强化人员培训,对发现问题建立台账、限期整改、闭环管理,不断提升站点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赛场周边公厕设施管理上,我们建立了‘日常巡查 + 即时修缮’机制,每天安排保洁人员检查设施,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报修,维修专员迅速响应,避免小问题变成大麻烦。针对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人流量大的区域,我们还提前准备了流动公厕大巴,根据赛事人流变化调整点位,确保‘人多不排队、需求不脱节’。”天河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天河区城管部门正以扎实的行动、细致的服务、创新的理念,推动区域环卫设施品质稳步提升,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成功举办保驾护航,也为营造更加宜居、更有温度的城市环境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