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笔者从天河区获悉,随着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开幕进入倒计时,天河区城市形象塑造与市政设施保障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为营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天河区住建园林局迅速启动市政设施“百日攻坚行动”,通过全体动员、机制创新、严格督导,推动全区市政基础设施品质实现阶段性飞跃,为赛事保障与市民日常出行筑牢根基。

创新机制,“党建引领+样板路”树标准
针对以往市政整治中“问题排查不全面、整改标准不统一、养护质量不均衡”的痛点,区住建园林局坚持党建引领,以创新机制为突破口,打出“党建引领+样板指引+评比激励”组合拳。
攻坚行动启动前,区住建园林局第一时间召开工作部署会,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市政线口核心党员骨干组织管养单位开展活动宣贯与思想动员,明确赛事保障的工作定位,让管养人员深刻认识到此次攻坚对全运保障、民生改善的双重意义,切实将“心中有责、眼中有活”的工作意识融入到“百日攻坚”行动中,形成“党员带头、全员参与、同向发力”的攻坚氛围。
天河在全区不同区域筛选具有代表性的道路(如天府路、高普路等)作为整治试点,对“样板路”开展地毯式、全方位病害排查,不仅排查人行道砖松动、沥青路面裂缝等问题,还覆盖“多杆合一”设施,以及交通标杆歪斜、表面脏污破损、标识模糊等细节问题,逐项建立问题台账并明确精细化整改标准及完成时限。整改完成后,由管理单位开展二次复查,确保“整改一处、达标一处、巩固一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整治模板。
周评比+经验交流,激活力提效能。天河区住建园林局建立每周评比机制,由局主要领导带队,组织各管理单位对“样板路”整改成效进行评比,激发养护单位竞争意识;同时常态化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围绕“样板路”整改中的技术创新(如沥青修复工艺)、材料选用(如耐用型人行道砖)等深入研讨,最终实现“整治一条路、规范一区域、锻炼一队伍”的联动效应,推动全区市政养护水平整体提升。
持续攻坚,市政设施“颜值”“安全”双提升
经过持续奋战,天河区市政设施改造交出亮眼“成绩单”,重点路段实现“颜值”“安全”双提升。
重点道路焕然一新,完成天河区东站路三条通道的全面升级,刨铺沥青路面约8000平方米,同步更换交通标志牌、施划清晰标线,并新增机非隔离设施;完成体育东路、体育西路、天河北路康体路的沥青刨铺65140平方米,对高普路、天府路、林和西路等核心路段的人行道路面进行针对性改造,累计修复人行道约1955.19平方米,显著提升了路段通行平整度,切实增强市民日常出行的便捷度与幸福感。

截至2025年10月初,全区累计排查并整改市政设施病害1500余处,涵盖多维度提升——沥青路面修复总面积达5781平方米、人行道修复3416平方米、新增交通标线647平方米,同时完成159根支柱翻新、160米压条更换,以及3015平方米桥梁涂装、1215米护栏油漆涂装,道路通行效率与出行环境同步提升。

此次“百日攻坚”不仅聚焦设施维护,更秉持“主动发现、系统治理”原则,一方面推动市政管理转变,另一方面从“单维度管设施”向“多维度优环境”转变。
针对巡查中发现的车陂路、体育东路“占道施工不规范导致盲道设置不合理”,以及花城广场“座椅改造施工围蔽不到位”等民生问题,区住建园林局第一时间约谈责任单位,督促其限期整改;同时检讨总结,正视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立即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同类问题排查,建立“发现-整改-复查”闭环机制,有效消除安全隐患。

一系列举措不仅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更切实提升了市民出行的安全性与舒适度,真正实现“赛事保障”与“民生改善”的双向赋能。
全运号角已响,攻坚步履不停。区住建园林局将以此次“百日攻坚”为新起点,坚持发扬“住建铁军”精神,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持续做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赛事保障工作,推动市政设施维护与升级,为办好一场“精彩、圆满”的全运会贡献市政力量。






天河政府网
广州天河发布微博
广州天河发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