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迎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到来,广州市天河区作为赛事承办的重要区域,围绕“办赛事、惠民生、提形象”的目标,从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入手,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公共厕所的升级改造与精细化管理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体育中心周边4座、奥体场馆周边6座、广州东站周边6座公厕的升级任务,实现“赛事核心区公厕改造全覆盖、基础保障无遗漏”。
从适老化改造到无障碍设施完善,从智慧引导系统到常态化管养机制,从完善公共卫生间功能,到注重设施外观与城市风貌的协调融合。这些改造举措,不仅为十五运会提供了坚实的公共服务保障,也为天河区留下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优质服务公厕”。

流动公厕便民先行
做实做细服务保障
为有效应对赛事期间人流高峰,天河区城管部门在体育中心设置23座、天河公园设置25座流动公厕,覆盖人员密集区域,切实缓解如厕压力。另备有流动公厕大巴,可根据实时人流变化灵活调整布点,实现“人多不排队、如厕不等待”。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更注重服务细节的提升,在每个公厕均配备洗手液、纸巾、湿纸巾、免洗手消毒液、酒精等便民物资,并采用香薰、香水喷雾与消毒水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控制异味,营造干净、清新、舒适的如厕环境。
此外,天河城管还组织对流动厕所保洁员开展系统培训,明确精细化保洁标准与服务规范,全面提升公厕管理的专业化、人性化水平。
适老化改造彰显城市温度
智慧赋能提升服务品质
在推进公厕改造过程中,天河区将老年人、残障人士、孕妇及儿童等群体的如厕需求作为重要需求,系统推进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全区已累计为1660个卫生间隔间加装安全助力扶手、置物架和挂物钩,从细节处构建起安全、便利的公共卫生间服务体系。
在林和地铁B出口设置的公共卫生间,在改造中充分融合人文关怀与智慧城市元素,是天河区公共卫生间提质升级的生动缩影。在全区域地面铺设防滑涂料,避免市民游客因地面沾水而滑倒;引入智能引导系统,市民游客可以通过洗手区上方的显示屏看到实时显示的空闲厕位,减少寻找麻烦与等待时间。

该公共卫生间的多功能第三卫生间,内部严格按照规范配置成人和儿童两种规格的洁具、可折叠的婴儿安全座椅、婴儿护理台以及紧急呼叫按钮,满足家庭出行和特殊需求人群的需求。洗手台采用下部镂空设计,出入口无障碍通道的坡度严格控制在1:12以内,充分照顾轮椅使用者,让他们的进出通行也平顺省力,从细节处筑牢安全屏障,实现“畅通无阻、安全无忧”,在细微之处体现城市对每一位市民和游客的尊重与关怀。
常态化管养不松懈
保障服务长效运行
公厕建设是“一时之功”,后续管养则是“长久之策”。为了保障公共卫生间设施“设施常新、服务常在”,天河城管建立完善的日常巡查与及时修缮相结合的机制:质检员每日检查公共卫生间内的水龙头、扶手、呼叫器等设施,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报修,维修专员则会迅速响应处理,确保问题不过夜、隐患不积累。
一系列管养措施的落地实施,构建起从建设到管理、从应急到常态的全周期服务体系,推动天河区公厕管理走向规范化、长效化。“大家上下一条心,就是要把这个最重要的民生工作做好,让十五运会的来客看到一个最好的广州、最好的天河、最好的天河城管。”天河区公共卫生间管理所的负责人强调。

目前,天河城管正全力以赴推进十五运会保障筹备工作,通过多次实地踩点与巡查,确保赛事期间万无一失。为进一步提升保障质量,近期新增20座流动公厕覆盖关键点位,并对50座流动公厕进行主题手绘装饰,使其更贴合十五运会主题,营造赛事氛围。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关系“大文明”。天河区以公厕改造为切入点,推动城市管理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从硬件升级向服务升级迈进。在全运会这一盛大赛事即将到来之际,天河城管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向全国展示广州的城市形象与管理水平,让每一位来到天河的人,都能在这座城市的细节中,感受到尊重、温暖与品质。






天河政府网
广州天河发布微博
广州天河发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