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运会脚步临近,备受瞩目的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天河体育中心的品质提升工程焕新升级,以崭新的面貌向市民与世界敞开怀抱。
让人眼前一亮的,不仅是焕然一新的体育场馆,更是场馆周边的精致街区——曾经分割场馆与城市的围墙被打开,取而代之的是充满活力的“口袋公园” 。作为精致街区的先行示范标杆,省奥体中心、天河体育中心街区以“精致设计,量身定制;精准修补,节俭利旧”为原则,注重细部城市构造做法,并以市民生活为中心用“绣花”功夫开展精致街区建设。
从“为赛事而建”到“为城市而生”,体育地标不再是封闭的竞技孤岛,而是演变为开放、共享、绿色的城市客厅,不仅为广州留下宝贵的“全运礼包”,也成为天河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鲜活实践。
天河体育中心经济街区:“无界体育公园”有了更通透的街区空间
街角空间焕然一新,慢跑道环绕绿荫,街坊们悠闲散步健身——天河体育中心街区转角大变身,如今成为街坊休闲健身的口袋公园。
“我在这里住了三十多年,改造后活动空间更大,进入天体也更方便了。现在我们全家都来这里运动。”街坊陈叔站在天河体育中心的口袋公园里,指着天蓝色的慢跑道,言语中透着喜悦。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人居环境景观院副院长陈智斌在介绍该项目时说:“我们打开‘天体’东北与西北两个街角空间,将原本功能单一的封闭绿地改造为开放活泼的口袋公园,共计释放了约960平方米的宝贵公共空间”。这960平方米的空间,如今已成为融合了林下休憩、康体健身、儿童游乐乃至慢跑功能的“城市绿色休息站”。市民从地铁站、公交站走出,无需绕行,即可自然地步入这片绿意盎然的开放天地,享受片刻的宁静或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
通过“精致街区”的建设,天河体育中心不再仅仅是一个观看比赛的场所,它已经深度融入周边社区的肌理,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市民们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休闲空间。
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精致街区:用创意打造周边慢行空间
如果说天体的改造是“由内向外”的开放,那么奥体中心的升级则是一次“由表及里”的全面改造。
作为本届全运会开闭幕式的主场馆,奥体中心的改造工程规模宏大,涵盖场馆升级改造、智慧场馆升级改造、室外园林提升和夜景照明渲染等四大部分,施工范围超过70万平方米。
奥体中心升级“兼顾赛时赛后利用”理念,室外增加了3.9万平方米绿地面积,为群众提供了更多林荫活动场地。
田径场的二层全面对外开放,将打造成一个24小时的全民运动健身平台。在升级中,二层增设了一条800米的智能化公益跑道。市民在跑道上可以风雨无阻地运动,跑步时还能通过智能化设备实时查看自己的跑步数据。
除了供市民使用的跑道外,奥体中心新建了8000平方米的赛事运行指挥中心。该中心在赛时主要用于赛事指挥,赛后该空间将动态转换为市民体育活动空间。该中心的健身空间分为三层,赛后将灵活变为两个篮球场、8个羽毛球场、3个壁球场以及若干个乒乓球场等活动空间。
作为精致街区的先行示范标杆,奥体中心精致街区打造形式统一且各具特色的服务驿站,并为居民提供更舒适、更便捷的休闲环境。
“身边的空间变得更加美丽舒适,晚饭后我喜欢和家人一起散步,顺便在附近跑跑步,提前感受全运会的运动气息。”住在奥体附近的王先生道出了许多居民的心声。
绣花功夫中的城市更新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天河区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实施,不断提升城区功能品质。在推进精致街区建设中,“节俭绿色”与“精细化设计”成为关键词。
天河体育中心精致街区针对人行道铺装杂色、破损的情况,采用“精致修缮”的方式保障路面整体平整与色彩和谐,在街角设计实施上,减小车辆转弯半径,每个街角平均增加约200平方米过街等候空间,实现安全有序的过街区域。
“我们采取‘先体检、后提升’的改造思路,尽可能节俭、利旧,精准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奥体中心精致街区以五环色彩为主题,搭配特色植物,打造形式统一且各具特色的服务驿站,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形象,并为居民提供更舒适、更便捷的休闲环境。现场拆除的废料被打碎为石粉或碎石,重新“回归”场地,成为践行“绿色”办赛理念。
“小到路面上的一块砖,大到周边的慢行空间,都需要用绣花功夫的细心,提升品质、满足群众的需求。”天河区建设工程项目代建局工程二科科长刘杰峰道出了改造工程的精髓。
随着11月全运会临近,两大体育中心周边改造已基本完成。天河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广州“办赛事就是办城市”的理念——将未利用的封闭空间开放成城市体育公园,让场馆内绿地与街道无缝衔接,使城市更新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市民。
随着一项项人居环境整治工程落地,如今的天河区已然化作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空间,城市的发展硕果广泛惠及市民。人居环境的高质量升级,既是民生福祉,更是民心工程,为“百千万工程”注入了磅礴动力,同时也为天河区的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开启崭新篇章。
赛事终会落幕,而城市留给居民的这份礼物,将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持久风景。